首 页 新闻中心 崮乡探奇 民间故事 民间歌谣 会展赛事 首页视频 新闻中心 岱崮地貌
崮乡风情 崮乡人物 崮乡旅游 崮乡文斋 书画天地 红色经典 崮乡美食 能工巧艺 画说崮乡
在线商城 崮乡春秋 崮乡小荷
沂蒙崮乡门户网站欢迎您的光临! 采撷崮乡风情 繁荣地方文化 宣传大美沂蒙
  
当前位置:   首页  >>>  崮乡文斋 
迎客松下的断想
 

    今年五月一日,是一个天朗气清、春光明媚的日子。这天中午,我随着熙熙攘攘、摩肩擦踵的人流,再次攀登上黄山之巅,站在了那棵著名的迎客松下,像虔诚的香客,轮流靠前照相打卡留念,我在享受亮丽风景视觉的同时,心生敬意,在庄重而威严的气氛中,心灵又一次被震撼了,“物象一一情感一一伦理”三维映射出的高山仰止、景行行止,着实让人产生无尽的崇慕,“引无数英雄竞折腰”。

    我触景生情,浮想联翩,断想不绝。心海盛会的闸门一经打开,思绪便像脱僵的野马,任凭自由驰骋。

    我注目凝望眼前现实的迎客松,一个个大大的问号涌向脑海,挥之不去;我联想迎客松文化现象,古今中外各类赞美的诗篇,令人心潮澎湃,激情飞扬;我仔细品味迎客松展现出的精神境界,探究它的内涵、寓意与象征,倍感意味深长。

    (一)

    世上青松千千万,为什么黄山青松声名远扬?黄山青松数不清,为什么这棵迎客松独占鳌头?它的体形并不大,为什么以小博大,“一松托起一山名”,有如此魅力?等等,如此多的问题,如何回答呢?还是让我们从源头上理一理它的来世今生的奇缘吧,或许这里有解。

    迎客松,学名黄山松,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黄山玉屏景区,地处海拔1680米,树高10米,树围2.24米,树令约1000年。它生于峭壁之上,根盘石隙,枝横云外,如人伸臂揖客,故取名迎客松。它位列“黄山十大名松”之首,是黄山“五绝”之一,享有“树中名将”、“国宝”和“天下第一松”、“天子脚下松”等美誉,是安徽省的象征之一。1959年,北京人民大会堂落成,安徽省选送巨幅铁画《迎客松》被陈列安徽厅。后由周总理亲自决定移往人民大会堂接待厅,作为中国人民热情、好客的象征,也是中国与世界人民和平友谊的象征。1990年12月,迎客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《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》。

    (二)

    观察研究迎客松,属于不同的学派领域,当然包括它的独有起源、它的特殊生存环境、它的顽强生命力等,我这里只想探讨它的文化现象。
“黄山迎客名远扬,古今骚客赋诗篇”。迎客松文化,甚至延伸至青松文化,早已突破地域界限,在大江南北,在古今中外,均有广泛的涉猎。我最近打开互联网,在各类索引导航下,无限的海量信息涌现,与我们自己脑海里有限的记忆知识相互交织,相互碰撞,相互启发,相互印证。在这些无限和有限中,有最经典的诗篇,有最有代表性的称谓,有最火爆的词条,有引人嘱目的高频用语,等等不一而足。我选择部分点击赞美率较高的名言和诗篇,权作借机抒发一下自己的文化情怀。

    黄山迎客一青松,挺立高峰云雾中;
    黄山迎客一青松,枯干仙姿似游龙;
    虬枝苍劲向天空,铁骨铮铮峭壁中;
    苍松翠柏立云端,笑傲风霜岁月寒;
    奇松傲立玉屏前,阅尽沧桑色更鲜;
    迎客松迎天下客,千年古树展英姿;
    不到迎客松,白跑一场空;
    千秋竞秀。

    古今几游客,劳劳管送迎。苍官不知老,披拂自多情。
    黄山岭上迎客松,咬定青山不放松。擎天蔽日昂首立,笑迎远客喜相逢。
    雪压青松气愈豪,寒风凛冽立山腰。岁寒方显真君子,傲骨铮铮不折腰。
    苍髯铁骨立寒空,雪压霜欺不改容。若问孤高谁得似,青山顶上万年松。
    大雪压青松,青松挺且直。要知松高洁,待到雪化时。
    暮色苍茫看劲松,乱云飞渡仍从容。天生一个仙人洞,无限风光在险峰。
    泰山顶上一青松,挺然屹立傲苍穹。八千里风暴吹不倒,九千个雷霆也难轰。崇高品德人称颂。

    (三)

    抽象的看待迎客松,把它当作一个图腾,也颇具精神,它早已溶化在中华民族的骨子里、血液中,如同大自然赋予我们的一份宝藏,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洗涤和滋养;如同大自然的诗人,用坚韧和生命力,书写着生命的赞歌;如同岁月的见证者,让我们直面艰难和挑战,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和期待。总之,迎客松演驿出的精神是多方面的,里面赋予了更深邃的内涵、更深刻的哲理、更多的象征、更富有的价值和更深远的意义。我们不妨概括一下,从以下十点去阐释:
    ①顽强勇敢;
    ②热情好客;
    ③包容大度;
    ④吸财纳福;
    ⑤和平友好;
    ⑥友谊长青;
    ⑦生态哲理;
    ⑧健康长寿;
    ⑨正向励志;
    ⑩历史辩证。

    张元学,于2025年5月

相关阅读:
网友评论:           当前共有 条评论         查看全部评论 >>>>
 
温馨提示: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本站立场      查看更多评论 >>>>
 
精 采 图 文
  能工巧艺
  根雕奇石
  画说崮乡
  在线商城
 
文 章 搜 索
选择栏目:
关键字:
 
最 新 文 章



Copyright ©2025 All Right Reserved www.hadafdar.com  鲁ICP备14019152号-1  

申明:本站作品版权所有,未经许可严禁转载!作品本身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,与本站立场无关    法律顾问:山东正诚信律师事务所 王瑞祥律师
商务合作电话:13325088771    QQ:306281381     投稿信箱:chinaguwh@163.com